科目名稱 微生物學 編號 813
考試專業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碩)、生物與醫藥(專碩)
一、考試性質
本考試是一種測試應試者微生物學知識及綜合運用能力的水平考試?!段⑸飳W》是為我校招收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與醫藥相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基礎考試科目。課程考試強調應試者對基礎概念的掌握,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同時對微生物學最新發展動態有一定了解,考察應試者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以后從事相關研究工作奠定基礎。
二、考核目標
《微生物學》是食品科學與工程類、生物學類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程,食品科學與工程類、生物學類專業高層次人才必須掌握微生物學的基礎理論與實驗技術?!段⑸飳W》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旨在考查考生是否掌握微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生化、生長繁殖、遺傳變異、生態分布、傳染免疫、分類鑒定以及微生物多樣性等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是否熟悉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動規律;是否了解該學科的發展前沿和熱點問題以及在工業、農業、醫學、食品等領域的應用;是否具有利用微生物學的概念與理論分析解決現實生產中微生物學相關問題的能力。
三、考試形式
包括:1. 考試時間:考試時間為180分鐘,3小時。
2. 試卷滿分:本試卷滿分為150分。
3. 考試形式:閉卷、筆試。
4. 考試題型
名詞解釋,每題3分,共30分
填空題,每空2分,共40分
簡答題,每題6分,共30分
分析論述題,每題10分,共40分
翻譯題或實驗設計題(每題10分,共10分)
5. 試卷內容結構
緒論8分左右
微生物純培養和顯微技術8分左右
微生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20分左右
微生物的營養15分左右
微生物的代謝15分左右
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及控制15分左右
病毒15分左右
微生物遺傳變異和育種20分左右
微生物生態8分左右
微生物與發酵產品的加工生產8分左右
微生物菌種退化及菌種保藏復壯的措施8分左右
發酵工業產品的腐敗變質及其控制10分左右
四、考試內容
第一章 緒論
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學發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幾位科學家的姓名及其主要成就;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及其原因;微生物的組成和分類;
了解微生物學在理論研究和各應用領域中的重要作用,微生物學的主要分支學科。
第二章 微生物純培養和顯微技術
了解無菌操作在微生物研究中的重要意義,菌種的保藏方法;
普通光學顯微鏡的使用及注意事項;
掌握無菌、菌落的概念和常見微生物的基本形態。
第三章 微生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
能區分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細胞;
掌握革蘭氏染色的方法和原理;
掌握紫真菌的繁殖方式;真菌的分類與代表種類;
掌握霉菌、酵母菌、細菌和放線菌在菌落形態和顯微結構上的區別。
第四章 微生物的營養
掌握生長因子的概念與種類及自養、異養、光能、化能的概念;
掌握微生物營養物質的種類和微生物的營養類型;
了解培養基的種類與配制。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謝
掌握發酵作用的概念,了解發酵的種類與重要性;
熟悉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區別;
了解微生物次生代謝產物的重要應用價值。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及控制
掌握消毒、滅菌、商業無菌、恒化培養、橫濁培養等概念;
掌握生長曲線四個階段的特點與應用上的價值;
熟識常見微生物的適宜生長環境條件;
了解溫度、pH值、水分活度、氧化還原電位等對微生物生長影響的機制;能夠運用相關知識為微生物生長提供適宜的條件,或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長。
第七章 病毒
掌握病毒的大小、形態和結構;植物病毒的特點、危害性和防治;
熟識病毒的主要特點及病毒分類的依據;噬菌體的特點與增殖過程;
了解亞病毒的概念。
第八章 微生物遺傳變異和育種
掌握生物遺傳信息的載體,即RNA和DNA的結構和功能;
微生物的突變及其機制;
了解誘變在微生物育種中的使用。
第九章 微生物生態
認知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狀況以及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
掌握微生物之間及與環境的相互關系。
第十章 微生物與發酵產品的加工生產
掌握細菌、酵母、霉菌在發酵工程中的應用,了解相代表性微生物種類;
掌握主要發酵工程的基本生產原理及微生物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第十一章 微生物菌種退化及菌種保藏復壯的措施
掌握微生物菌種退化的基本概念與特點;
掌握菌種保藏、復壯原理與方法。
五、參考書目
《微生物學教程(第4版)》,周德慶編著,2020.4,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學(第8版)》,沈萍、陳向東編著,2016.1,高等教育出版社。
原標題:202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湖北民族大學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
文章來源:https://www.hbmzu.edu.cn/yjsc/info/1005/18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