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培養優秀教師是教育強國事業的奠基工程,是教育家精神培育的著力點。在新時代,完善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全方位推進強師強教工程,承載著國人對優質教育的殷切期盼。在這一背景下,教育部《關于實施國家優秀中小學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的印發,在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史上具有歷史性意義,將為教育家型教師造就、基礎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優秀教師是發展教育事業的“元資源”,優秀教師培養是教育強國事業的戰略支撐點,“國優計劃”揭開了我國教師教育事業的新篇章。
突破:更“高端”,更“靈活”
相較于公費師范生教育政策、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強師計劃、優師計劃,“國優計劃”承載著三重歷史意義,標志著我國在教師教育體系建設、教師培養模式改革、師范生生源質量提升工程建設三方面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首先,建成了更高端的教師教育體系?!皣鴥炗媱潯眳⑴c高校是我國尖端高等學校,即以清華北大為首的“雙一流”建設高校,代表著全國學科學術、教育學術的最高水平。它們的加入抬高的不是教師教育事業的重心,也不是教師教育平均質量水準、學歷學位層次,而是我國教師教育事業的“塔尖”,推高了我國未來教師的學術層級、資質品位,意味著我國歷史上最高層次的教師教育體系誕生。也正是如此,“國優計劃”將成為我國教育界精英人才、領軍人才、教育家人才的重要來源,成為開創我國未來教育樣態的“夢之隊”。
其次,搭建了更靈活的教師培養模式?!皣鴥炗媱潯币肓艘环N最為靈活多變的師范研究生培養模式:從生源來路上看,可以是推免也可以是二次選拔;從培養方式上看,可以是自主培養也可以是聯合培養;從教師教育課程學習方式上看,可以是先修學習也可以是線上線下學習、支教團實踐等。這一改革標志著我國歷史上最靈活、最自主的一種教師培養模式的誕生,多主體協同、多渠道選優的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理念付諸實踐。
最后,創造了師范生源提質工程的新高峰。從師范生生源質量與培養過程質量兩個端口入手,雙路徑提升教師隊伍源頭供給質量,是我國當代教師教育系統提質的基本思路。就前者而言,我國先后采取了20世紀80年代的中師生優先錄取、當代公費師范生提前批次錄取等舉措,出臺了公費師范生培養計劃、農村碩師計劃,著力吸引優秀高中生選讀師范,我國教師隊伍源頭供給質量持續提升?!皣鴥炗媱潯笔┬袆t意味著更高質量的優質生源吸引舉措誕生,將北大清華優質生源也吸納進我國中小學教師預備隊,意味著“學而優從教”的職業觀念在中國大地上逐步生根開花。
特色:平衡“適合教書的人”與“愿意教書的人”
在我國教師教育改革史上,出臺“國優計劃”有其現實根源,尊師重教的教育傳統、教育強國戰略的深入實施都是其誕生的多重動因。不同于一般性優質教師供給計劃,“國優計劃”的三個時代性特征是:優中選優性、雙高耦合性、兩優兼顧性。
其一,優中選優性?!皣鴥炗媱潯钡淖畲筇攸c是優中選優性,即在優質生源或名校研究生中進行二次篩選,具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優秀本科生中優中選優,即免試保研進入“國優計劃”;二是在優秀研究生中優中選優,即二次選拔進入“國優計劃”。這一特征的獲得有助于達成“讓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的改革目標,為持續充實精英教育人才隊伍,助力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提供了人才支持。
其二,雙高耦合性。教師職業具有雙專業復合性,即學科性與師范性。在高水平學科教育與高水平師范教育層面實現強強耦合,是高素質創新型教育人才的培養之道,是未來教育家人才培養的偉大創舉?!皣鴥炗媱潯蓖癸@了“雙高耦合”的教師教育理念:一方面,參與高校均為“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生源的學科學術潛質較高;另一方面,國內高水平師范大學參與其中,它們在教師培養模式上卓有經驗。在“國優計劃”政策架構中,高水平綜合大學與高水平師范大學聯手培養師范生教育教學素養,就能夠在研究生層次中小學教師培養上實現高端學科教育與高水平師范教育的有機耦合?!半p高耦合”的教師培養工作架構實現了兩類高水平教育在高素質教師培養實踐中的有效融合,為高水平領軍型教師人才培養創造了條件。
其三,兩優兼顧性。教師專業成長研究表明:優秀教師的養成既是優異人格潛質、天賦秉性使然,又是后天努力、實踐歷練使然?!皣鴥炗媱潯痹趦炐銕煼渡岸诉x拔上實現秉性優勢與學習優勢、天成優勢與后成優勢的兼顧并重,在“適合教書的人”與“愿意教書的人”之間找到高位平衡點,是當代教師教育改革的內在要求?!皣鴥炗媱潯背雠_有助于這一科學教師培養理念的實現,其科學性就在于:借助科學的二次選拔與推免面試環節,將那些真正學習成績好、教育稟賦優異的學生選入“國優計劃”項目,進而順應“兩優兼顧”的理想教師培養要求。
落地:將政策優勢變為培養優勢
作為一種政策設計,“國優計劃”理論上可以為教育領軍人才培養提供最好的職前發展平臺支持,但能否將這一“政策設計優勢”轉變為“優秀教師培養優勢”,仍需要在落地實踐中尋求答案??梢灶A見,這一政策順利實施的三個關節點是:目標聚力點、培養協同點和政策撬動點。
一是瞄準教師培養目標聚合眾力?!皣鴥炗媱潯鄙婕敖處熍囵B的主體、過程、激勵、保障四個重要環節,將之聯通一體、賦予其科學性的根據只有一條,那就是有利于“為中小學輸送一批教育情懷深厚、專業素養卓越、教學基本功扎實的優秀教師”這一目標達成。在“國優計劃”預定教師培養目標統攝下,積極協同相關培養主體、優化具體培養過程、創造最優化培養模式,最終實現各方培養力量在優秀教師個體身上的聚合,這才是實施計劃中應該予以優先考慮的問題。為此,在計劃實施中必須堅定“目標導向”,實行“目標分解”,落實“目標評價”,形成以優秀教師培養目標為中心的教師培養質量管理閉環。
二是找準多主體最佳協同點。整體而言,高水平綜合大學擁有學科學術優勢而并不具備師范專業建設經驗,高水平師范大學擁有師范專業建設經驗而不一定具備學科學術優勢,高水平實踐基地學校擁有教師培養經驗優勢而難為師范生理論學術發展承擔起責任,實現三者間深度協同協作至關重要,由此找準最佳協同點位成為“國優計劃”不負眾望的工作焦點。這一點位有多種可能選項,譬如加強在教師教育課程設計上的合作,建立教師培養過程性經驗共享平臺,組建教師教育者協作體,共享教師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經驗,聯手開發優質教師教育課程資源等。這些協同點位的建設與利用有助于深化協作層次、提升協同水平,最終達成“國優計劃”實施的政策意圖。
三是放大國家教育政策撬動力。從某種意義上看,“國優計劃”實施的象征意義深遠,充分體現了國家對優秀教師培養工作的高度重視,體現了國家弘揚尊師重教文化的決心意志,其主要意圖在于全面撬動國家教師教育大船,發揮其對全國教師培養項目、計劃、機構的示范引領功能。為此,“國優計劃”在實施中必須善于引入先進教師培養理念,創造先進工作經驗,推進教師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增強計劃實施的輻射效能,主動擔負起引領全國教師教育事業、創建中國特色高品質教師教育體系的歷史使命。這就是其作為國家教育政策理應具備的政策撬動功能,充分釋放政策撬動力是“國優計劃”引領全國教師教育事業的另一重要考慮。
(作者系陜西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
作者:龍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