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齊魯工業大學

當前位置:考研招生在線 > 研招資訊  > 院校資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強化三種思維 建設一流大學

時間:2023-04-20 09:13:25     作者:考研招生在線

黨的二十大報告突出強調,“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并作出了“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的戰略部署。這些重要表述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指明了前進方向和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有機結合點,高等教育應發揮基礎研究深厚和學科交叉融合的獨特優勢,在服務支撐高水平人才培養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高等教育力量。

立足“兩個大局”,強化戰略思維

深刻把握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方位

當前,高等教育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人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把握大勢、錨定方向,增強主動、敢為善為,奮力在強國復興的新征程中發揮好不可替代的高校智慧和力量。

保持戰略定力,把牢高等教育發展的正確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扎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我們要胸懷“國之大者”,牢記“黨之大計”,始終堅持黨對高校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切實把服務國家作為最高追求,強化高等教育強國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支撐。

注重戰略發展,領會高等教育發展的時代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放在高質量發展之后進行統籌謀劃、一體部署。高等教育是教育、科技、人才高度統一和集成耦合的重要載體,也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支撐。我們必須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的內在邏輯和演變規律,將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更好地結合起來,著力打造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發展聯合體和共同體,促進教育鏈、人才鏈和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奏響教育、科技、人才同頻共振、相得益彰的“大合唱”。

加強戰略力量,高等教育賦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大力增強質量意識,視質量為生命,以高質量為追求。當前,我國已建成世界最大規模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進入世界公認的普及化階段,正加快邁向世界高等教育強國行列。立足新起點,高等教育發展將更加突出“高質量”和“有特色”的內涵主題,著力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世界一流大學群體與高等教育體系。我們要緊扣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新要求,聚焦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和強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支撐的重點任務,凸顯辦學特色、深化開放發展,全方位推動發展品質全面提升、發展速度全面加快、發展能力全面躍遷。

堅持育人鑄器,強化系統思維

奮力開創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局面

立足建校70周年的新起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加快推動高站位辦學治校、高水平人才培養、高標準學科布局、高質量科技供給、高品質校園生態的辦學新格局,構建黨建領航、戰略引領、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全面開放的特色發展體系,開啟加快建設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新征程。

堅持黨的領導,不斷開拓高站位辦學治校新境界。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根本保證。我們始終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將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在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下功夫,營造了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育人生態和文化生態;堅持以航空報國的紅色基因和志在長空的藍色夢想培根鑄魂,形成“徐川思政工作法”“總師公開課”“云端院士林”等一大批在全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品牌。

聚力戰略引領,不斷擘畫高標準學科布局新藍圖。堅持學科特色發展是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關鍵牽引。我們厚植工信本色和三航特色,將全校辦“三航”的理念貫穿于學科建設全過程,構建完善“一流工科、卓越理科、精品文科、特色交叉”的高標準學科布局,深入實施“工科一流工程、理科卓越工程、文科提升工程、交叉培育工程”,形成了“一體兩翼”的一流學科建設群。緊密圍繞國家急需和新興產業發展,有序分建數學學院、物理學院,推動成立綜合能源研究院、直升機研究院、集成電路學院、國際前沿科學研究院,謀劃無人系統、醫工融合等新興方向,在學科交叉融合上開新路、求實效。健全學科三級建設體系、組織體系和管理體系,建立校長辦公會議專項聽取學院及學科建設情況的報告機制,為高質量發展導航引向、集思廣益。

服務國家急需,不斷探索高水平人才培養新模式。堅持人才自主培養是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核心使命。我們將人才引領發展擺在高質量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構建特色鮮明的精準育人體系。一體推進教學團隊、專業、課程、教材建設和管理,構建“科教融合、產教融合和專創融合”的雙創教育體系。學校出臺《公共基礎課程教學團隊建設與管理辦法》,建設公共基礎課程教學團隊,提升基礎課程教學質量。開設“強國筑夢·大師引航”系列前沿課程,院士等各類人才為本科生、研究生開課全覆蓋。推動完全學分制、必修課程柔性修讀、特殊類型學生轉專業、本博貫通等為牽引的教育教學體制機制改革,在專業課程設置企業導師授課環節,加大“大飛機班”“發動機班”等拔尖人才培養力度,盡最大努力讓每個學生都能全面發展、不讓一個學生掉隊。深入實施新時代南航“五十百千人才工程”,創建以學科為導向的崗位聘任方案,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分類評價體系。遴選建設了46個“百強創新團隊”,深入實施牧星、領航、長空等特色人才引育計劃,打造以戰略科學家為引領、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為支撐、青年科技人才為骨干的人才自主培養系統,建立校長辦公會議聽取高層次人才教學科研工作情況報告專項議題,形成了自動自發重視人才、用心用情關愛人才、大力培育成就人才的一流人才生態。

深化開放辦學,不斷強化高質量科技供給新支撐。堅持科技自立自強是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重大責任。我們始終堅持“四個面向”,強化有組織科研,形成集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型號預研、技術攻關、成果轉化、裝備研發于一體的自主創新鏈條,加強新一輪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等創新基地建設。深化開放辦學,開放創新,開放合作,開放共贏,建立“一校四區一港”的辦學空間新布局,與一大批央企集團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與南京共建南航國際創新港,著力構建“創新團隊+研究院+實驗室+創新平臺”一體化有組織的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社會服務深度融合發展新模式,打造高端人才引育高地、科技創新創業港灣、體制機制探索特區、科教產教融合源泉、校地融合發展示范。

突出師生至上,不斷彰顯高品質校園生態新氣象。堅持服務廣大師生是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力量之源。我們打造與廣大師生上下協同聯動、相互耦合的發展共同體。面向全校發起組建“百名學生校長領航團”“百名教師校長助航團”,架起了與師生面對面溝通、鍵對鍵交流的橋梁,為廣大師生員工營造干事創業和舒心生活的良好環境。

扎根中國大地,強化全局思維

全面開啟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征程

立足新起點,我們突出“培養一流人才、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爭創世界一流”的建設導向,扎根中國大地,力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更加突出黨建領航,發揮引領保障優勢。始終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辦學治校全過程各環節,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自覺將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決策部署有機融入管黨治黨、辦學治校的頂層設計,推動學校黨的建設與事業發展有機融合,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學校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

更加突出人才強校,打造一流人才方陣。把握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能力這個關鍵點,構建一流師資、教材、課程、科研與一流人才深度融合機制,一體推進思政工作、學科建設、教學科研、教材課程和管理運行體系建設,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和卓越研究生教育,構建和完善適應國家需要、引領創新發展、科學精準有效的精準育人體系。堅持人才第一資源,健全準聘—長聘相互貫通、有機銜接的人才聘用、考核激勵、發展晉升機制,統籌推進人才、項目、平臺、經費管理“放管服”,構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有所成的人才工作大格局。

更加突出創新驅動,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堅持“四個面向”,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推動學校自上而下的有組織科研和教師自下而上的自由探索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統籌推進基礎研究、應用研究、交叉研究和人文社科研究協調發展,布局基礎前瞻、非共識和變革性創新,持之以恒地凝聚大團隊、勇擔大項目、建設大平臺、產出大成果。加快構建以健康學術生態為基礎、以有效學術治理為保障、以產生一流學術成果和培養一流人才為目標的大學創新體系,為新型工業化建設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堅實支撐。

更加突出開放融合,爭創世界一流大學。緊密圍繞區域發展、行業變革、產業轉型需求,推動形成人才共育、項目共擔、平臺共建、設備共享的校地校企產學研深度合作關系,提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能力,積極構建企業主導、院校協作、多元投資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新機制新模式,持續增強辦學動能、激發辦學活力。不斷深化與國際知名院校、企業合作交流,通過共建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國際聯合實驗室、人才培養聯盟和開展聯合辦學等多種模式深化國際交流合作,攜手書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等教育新篇章。

在線報名申請表
上傳

上傳格式要求:jpg、png、zip、docx、、doc、xlsx、xls、pptx、pdf(100MB),最多上傳10個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