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齊魯工業大學

當前位置:考研招生在線 > 研招資訊  > 院校資訊

同濟大學推出“對德合作2.0戰略”

時間:2022-06-06 09:51:04     作者:考研招生在線

 5月27日,由同濟大學和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聯合舉辦的“中德學術合作的新戰略方向——同濟大學與德國伙伴高校合作論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同濟大學推出“對德合作2.0戰略”,與近50所德國知名伙伴高校和機構就未來如何聚焦“卓越、共贏、典范”的共同原則,開展更多互利共贏的高水平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本次論壇是慶祝中德建交50周年的重要活動之一,也是同濟大學慶祝建校115周年系列重要活動之一。

  中國駐德國特命全權大使吳懇、公使銜參贊黃偉,德國駐滬總領事賀德滿(Heltmann),德國學術交流中心秘書長西克斯(Sicks)、項目司司長比爾克(Birk),同濟大學黨委書記方守恩、校長陳杰、副校長婁永琪等出席論壇。中德雙方共有260余名代表參加。

  吳懇大使在致辭中表示,今年是中德兩國建交50周年,50年來,中德雙邊關系不斷邁上新的臺階。高等教育合作是中德兩國緊密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濟大學與眾多德國高校的合作,成為以人文交流推動構筑中德關系牢固橋梁的最佳實踐之一。期待未來中德高校肩負起更多責任,進一步創新合作方式,共同構建更多專業性合作網絡,聚焦各自強勢專業學科,開展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合作,為尋求全球性問題的解決方案貢獻中德高校的共同智慧。

  賀德滿總領事在致辭中表示,同濟大學不僅是中國了解德國的一扇窗口,也是德國了解中國的橋梁。我們非常高興能夠與同濟大學開展卓有成效的合作,也非常珍視同濟大學這座溝通中德兩國的橋梁。中德在教育和研究領域的合作面臨著許多挑戰,也孕育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德國駐上??傤I事館將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兩國高校不斷深化合作,期待未來合作結出更多碩果。

  西克斯秘書長在致辭中表示,同濟大學是德國學術交流中心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雙方的攜手共進確保了中德兩國高校在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方面開展了成功合作,為兩國共同關心的問題解決作出積極貢獻。即使在疫情期間,中德學部及其分支機構的各項合作和活動仍有序進行,展示了互相理解與信任對于雙方合作的重要性。希望未來雙方進一步加強合作,促進共贏。

  方守恩書記在致辭中向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德國駐上??傤I事館、德國學術交流中心和德國伙伴高校長期以來對同濟大學對德合作的關心、支持和幫助表示衷心感謝。他表示,自1907年德國醫生寶隆在中德兩國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創辦了同濟德文醫學堂、后來發展成為同濟大學的一個多世紀以來,同濟大學始終堅持對德合作傳統,開創了多個中德高教合作的 “首創模式”,成為兩國教育、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橋梁。面向未來,同濟大學將進一步發揮對德合作的傳統優勢,不斷深化對德合作內涵,健全完善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人文交流為一體的對德合作生態系統,為共同應對全球挑戰、促進人類福祉貢獻更多“中德方案”。

  陳杰校長作了題為《走向世界一流的國際化大學:同濟大學新時期國際化和對德合作構想一睹》的主旨報告,他闡釋了國際化是構筑一所世界一流大學不可或缺的要素,這包括世界優秀學生的向往地,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搖籃,全球頂尖人才的聚集地,也是前沿科學探索、重大科技發現和技術發明的原創地。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新理念,需要以人類共同利益為紐帶凝聚高等教育國際化共識,形成基于人類共同利益和國際合作的“競合關系”,促進世界各國及其高等教育的合作發展和包容性發展。他向與會德國高校全面展示了學校建設國際化世界一流大學的愿景和成果,介紹了學校新時期“對德合作2.0戰略”,表示國際化是同濟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濟大學已經筑就互利共贏國際合作的堅實基礎。同濟大學將遵循“小核心 、大外圍 、高層次”的基本原則,全面整合校內對德資源,打造以“一個屋檐、三大支柱、兩硬一軟、三位一體”為特征的同濟大學對德合作新生態系統,與德國高校共同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形成新的合作成果,為打造又一個中德高等教育合作的示范模式作出貢獻。

  根據同濟大學對德合作2.0戰略,“一個屋檐”指中德學部,負責整合全校各類對德合作資源,統籌開展對德合作;“三大支柱”指中德聯合的卓越工程師培養、科教協同的碩士和博士生培養、人文研究和智庫群;“兩硬一軟”中的“兩硬”指以理工科為主的中德博士生院和中德聯合研究中心(同濟大學),“一軟”則是籌建中的聚焦人文社科領域的德國與歐洲研究院。

  同濟大學成立全國首個中德博士生院,打造中德合作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的創新機制,共同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高層次人才。近日獲教育部批準建設的中德聯合研究中心(同濟大學)是中德合作學科交叉的國際科研合作平臺。聯合研究中心將圍繞中德兩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共同需求,圍繞智能科技、綠色發展兩大主題,開展交叉融合研究,把國際科研合作與人才培養有機結合,旨在形成重大科研成果,培養國際一流人才。聯合研究中心將創新實施“雙學術帶頭人”制度,協同多個優勢學科,支持組建多個由中外教席教授共同領銜的合作研究團隊,從“教席教授—駐站研究人員(Co-PI)與博士后—博士生”三個層次開展合作。

  會上,陳杰校長、西克斯秘書長分別代表同濟大學和德國學術交流中心共同簽署了第三期《同濟大學和德國學術交流中心有關中德學部的合作協議》。同濟大學與德國學術交流中心于2012年共同設立了中德學部,把中德學院、中德工程學院、職業技術教育學院納入“一個屋檐”下加強合作;2017年續簽協議。經過十年發展,在中德學部這“一個屋檐”下,同濟大學一系列對德合作的機構和項目都取得了卓越成績。中德學部及其框架下的系列合作也被譽為中德科教合作的燈塔項目,并多次被列入《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共塑創新》《中國戰略2015-2020》等兩國重要文件中。

  隨后,婁永琪副校長以《國際科研合作與國際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為題作了專題報告,介紹了中德聯合研究中心(同濟大學)和中德博士生院協同開展科教融合的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具體設想,并向德方高校和機構發出合作倡議。

  論壇全體會議后,同濟大學與德方伙伴高校分別圍繞“國際科研合作與國際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中德環境中心”“中德可持續城市聯合研發中心”“中德合作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德人文交流與智庫研究”等主題舉行了5場專題研討會。中德雙方代表就同濟大學新對德合作構架各項合作的具體落地進行了深入探討,達成了諸多共識。

在線報名申請表
上傳

上傳格式要求:jpg、png、zip、docx、、doc、xlsx、xls、pptx、pdf(100MB),最多上傳10個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