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齊魯工業大學

當前位置:考研招生在線 > 研招資訊  > 院校資訊

天津大學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聚焦儲能領域“高精尖缺”人才培養

時間:2023-09-06 09:38:01     作者:考研招生在線

“雖然剛進入新能源領域學習,但仿佛已從山腳下看到了山巔?!标悡硎翘旖虼髮W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第一批本科生。不久前,專業基礎課“儲能科學與工程概論”給了他極大的震撼。課程第一講的教師竟然是電力系統領域知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成山。其后,一眾學科“頂流”專家輪流授課。

頂配的師資、定制的課程、前沿的科學……這是天津大學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以下簡稱“儲能平臺”)探索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模式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以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為主的新興能源技術蓬勃興起,儲能技術成為關鍵技術之一。為加快培養儲能領域“高精尖缺”人才,增強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自主創新能力,以產教融合發展推動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決定實施儲能技術專業學科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4年)。

作為2021年獲批建設的全國首批三所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之一,學校以儲能平臺為契機,積極推動以儲能學科專業為主體、校內各優勢學科為支撐,聯合儲能行業龍頭企業,深入推進儲能技術的交叉學科研究和產教融合探索,打通儲能領域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為國家培養能夠引領儲能技術進步與產業發展的卓越工程師和科學家。

高水平科研連接產與教

化工、機械、材料、自動化……在天津大學,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的頂配師資可謂“五花八門”。突破專業、學院、行業限制,通過共建學院聯聘、校外資源挖掘和國外人才引進等方式,打造跨學科、復合型、高層次的研究團隊。這是儲能平臺的一大優勢,這種優勢也同樣被運用到學校人才培養上。

“頂配的師資,大多是儲能鏈條各個環節的頂級專家?!痹诨W院教授楊全紅看來,高水平科研是連接產與教的關鍵環節,一頭連著產業發展亟待破解的難題,另一頭連著高水平人才培養。

儲能平臺在建設伊始就確定了首批建設的5個研究中心,即電化學儲能、燃料儲能與應用、儲能裝備與系統、儲能安全與運維、儲能經濟與政策5個研究中心,中心主任均由國家級領軍人才擔任。

“希望大家能夠在交流研討中碰撞出靈感火花,突破合作瓶頸,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推動儲能科研創新進展?!苯衲?月,在儲能技術學科交叉中心建設學術研討會上,王成山反復強調學科交叉的重要性。

“科研合作正在從‘自由型’向‘有組織型’轉變?!辈牧蠈W院韓曉鵬教授以儲能電池為例,在這條研發鏈條上,從基礎材料到電極、電池再到系統控制和應用,雖然學校團隊優勢明顯,但卻分散在各個學院,而儲能平臺則打破了壁壘。

“每周一大家都會聚在一起交流,把各自的需求帶來,為下一步科研尋找方向?!表n曉鵬介紹,儲能技術學科交叉中心建設學術研討會拉出了全校儲能研究的“清單”,如數家珍般地列出了各個團隊研究的特色、優勢和進展。

“我們一直在尋找可以對鋰離子在納米多孔材料中的傳輸、擴散等行為進行多物理場耦合模擬的團隊,沒想到在校內機械學院焦魁教授團隊找到了?!被W院副教授吉科猛加入儲能平臺后,很快就嘗到了交叉融合的甜頭。而韓曉鵬則更期待解決“一條鏈條上不同環節‘交叉’部分的難題”。

儲能平臺常務副主任焦魁介紹,目前平臺已經形成了以3名院士、20余名國家級領軍人才、40余名國家級青年人才領銜的高層次、跨學科、復合型科研教學團隊,實現了儲能領域的全環節和全鏈條覆蓋。

項目式教學打通學與練

一個周六上午,盡管是周末,但位于天津大學北洋園校區的一間教室內,儲能專業的學生們依然在興致盎然地研討著他們的“風光互補碳中和小屋”。四五名學生一組,他們需要通過一學期的課程學習完成從供能、儲能再到用能的系統搭建,最終實現每一棟“小屋”都可以利用自身產生的再生能源進行夏季供冷。

這是專為儲能專業大一學生量身定制的項目式課程“儲能創客A”?!凹词箶Q螺絲、接水管這些動手的基礎工作都需要去學習實踐?!睂W生傅心雨說,除了課堂上的“邊做邊學”,他們有時還必須利用課下的時間自學相關知識,跑到教室里繼續擺弄“小屋”,成功激起了學習興趣。

授課教師馬非是來自機械學院的一名青年教師。在他看來,這門課就是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設計思維、鍛煉實踐能力,讓學生們在學習中學會思考、討論、合作和實踐,這也是儲能平臺項目式教學的特色之一。

像“儲能創客A”這樣的課程,在儲能專業定制的“項目式課程庫”中還有18門,學生需要在大二和大三通過“選課”的形式再選擇兩門項目式課程進行學習。

除了項目式課程,新工科項目式教學理念已經融入其他的專業課中。機械學院劉海峰教授負責一門大三的專業課“儲能原理”和一門研究生課程“高等儲能原理”。在他的設計中,本科生課程將集共性原理講授、先進儲能技術于一體,還要嘗試讓學生做一個儲能電池裝置。他在課程中定制了一些來自企業的課程,邀請企業的技術人員來講授,同時將學生帶到企業中去感受。而研究生的課程則會更加突出特色,把教師的科研優勢充分融入教學。

這樣的課程背后往往有多位教師支撐。比如盡管“儲能創客A”是馬非主講,但課程設計卻凝聚了擅長電能供儲用、可再生供能、冷熱供儲用等領域5位教師的智慧。

“物理課、化學課、工程數學課、編程課……盡管名字看起來都很普通,但其實都是‘高端定制’,課堂上經常要做任務,也需要我們根據任務目標自學相關知識?!标悡碚f,這樣的課程壓力大,但收獲更多。

跨學科、項目式、產教融合、本研貫通……這些都是儲能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特征。焦魁介紹,目前儲能平臺正在以新工科建設為牽引,深入建設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的課程、教材、教法、教師等高等教育教學的“新基建”,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儲能系統人才培養體系。

企業融入提升研與教

今年暑假,陳擁赴企業進行了為期6周的帶薪專業實習。想去電力行業學習的他報了以儲能為主要業務的平高集團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對化學更感興趣的傅心雨則選擇了中汽研新能源汽車檢驗中心(天津)有限公司提供的“燃料電池試驗輔助及數據分析實習生”崗位。

按照培養計劃,這樣真刀實槍地到企業的暑期實習,本科期間有兩次,這也是學生對“產教融合”的初體驗。

“全班22名學生,有6家單位提供了40余個崗位?!必撠煷舜螌嵙暯M織工作的教師李巾錠介紹,儲能平臺希望給學生提供一種“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的實習模式。

“我們和儲能平臺的很多老師建立了合作關系。這次安排了天大畢業的博士來做學生的企業實習老師?!币呀浭芷笧榇T士研究生企業導師的郝冬是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專家。他介紹,企業有兩萬平方米、50多個新能源實驗室,可以為學生們提供國際一流的平臺,大幅提升他們對燃料電池的認知。

與本科生們走進企業開展專業實習不同,儲能平臺博士一年級的黃耀煒前期初步研制完成了一種新型熱力學循環,該循環可以應用于儲能、碳捕集與利用、直接空氣碳捕集等技術。目前,他正打算做一個放大的真實系統用于微電網內且可以通過可再生能源驅動。接下來的工作,他將得到企業導師——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電源技術中心主任甘智勇的指導。

學校在本科培養階段全面引入行業內的企業參與教學和育人;在研究生培養階段實行“雙導師”制,同時支持專項博士生參與企業的研發項目,支持博士生依托企業的科研條件和重大研發項目開展博士學位論文研究,鼓勵企業優秀青年技術骨干申請攻讀定向博士生,企業的深度參與讓平臺的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齊頭并進。據了解,目前儲能平臺已與國家電網、中汽研、濰柴等數十家儲能行業頂尖企業開展了科技攻關合作,與國家能源集團、中石化、比亞迪等企業簽署了人才聯合培養協議,并正與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籌備聯合掛牌“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實訓基地”。

與人才培養同步開展的還有和企業更加深入的合作。在新型電力系統儲能并網調控和關鍵裝備技術領域,學校與南方電網公司聯合成立“南方電網公司—天津大學智能配用電與儲能”聯合研究院。在儲能系統運行可靠性和混合儲能系統關鍵技術領域,與許繼集團合作開發百兆瓦級鋰離子儲能電站故障特性模擬系統及相關測試平臺。在儲能經濟與政策研究領域,與國家電網合作開展基于“雙碳”背景的后勤資產運營保障模式研究……

王成山表示,學校正在建設的國家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將通過全方位推進模式創新和機制改革,建成能夠貫穿人才培養、科技攻關、生產實踐、校企合作創新發展等多環節的儲能人才培養“天大范式”。

在線報名申請表
上傳

上傳格式要求:jpg、png、zip、docx、、doc、xlsx、xls、pptx、pdf(100MB),最多上傳10個文件